【百名记者百村行】记者手记:脱贫攻坚战的“攻坚”何解?

舜网-济南日报 2020-09-11 07:13:41

【百名记者百村行】记者手记: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早已刻进骨子里

【百名记者百村行】记者手记: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早已刻进骨子里

 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,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。

  “其作始也简,其将毕也必巨。”任何一个人都知道,能冠以“攻坚”之名的脱贫战,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。攻坚战怎么打、怎么打赢、打得漂亮,正是这次我们下村的新闻工作者想告诉大家的。

  9月初的时候,我去了商河县龙桑寺镇的刘集村,这里让我看到了对“攻坚”的另一种解读。一直以来,我们都在强调,唯有“啃硬骨头”的攻坚精神,才能把每一个农村贫困人口的“穷帽”都摘下来。攻坚的力量总是展示在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最难目标上。但当脱贫工作具体到其中某一个村庄时,这种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精神发挥的作用亦不可小觑。

  刘集村的发展轨迹就是明证。从接近十分之一人口是贫困户,到成为全国有名的“垂钓胜地”,其秘诀就在于始终不渝咬定“乡村旅游”这个目标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扶贫开发贵在精准,重在精准,成败之举在于精准。”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关键是要找准路子。相对于很多地方而言,早就在“鱼友”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刘集村,资源优势特色还是比较明显的。对于这个村子而言,找准方向并不难,把握好航向才是最大的挑战。

  其实这也是经济基础相对不错的济南乡村面对的共同问题。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,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是每个村庄都必须考虑的。

  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,产业输血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方式之一,但市场的汪洋绝不会一直静水深流。既然选择产业道路,就必须有抵抗外界风雨的决心和能力。

  面对风雨,要不要为了让眼前的日子好过,变向到风雨更少的航道?刘集村的回答是——不。

  只愿乘风发展,绝不跟风变向的思路下,他们陆续建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、民宿公寓、采摘大棚等。不断延长的旅游产业链,既开拓了市场,也通过多样性的布局避免了单一“鱼”产业带来的风险。正是这种始终围绕目标不放松的攻坚精神,才让这个村庄有了一个又一个全国性赛事、一年比一年高的集体经济收入、一张比一张幸福的群众笑脸。这种攻坚精神的力量,同样值得让人重视。

作者: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谢鲁德 责任编辑:卢卫美

展开全文

为您推荐

新闻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