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近视成高发 低龄化趋势 家长应该怎样做
北京商报 2021-02-09 09:41:08
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,近年来呈现高发、低龄化趋势,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。今年,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影响,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减少、电子产品使用增多等诸多原因,又给儿童青少年用眼健康和防控工作带来了新挑战。那么,应如何帮孩子预防近视呢?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他们控制近视?网上的各种说法哪种最靠谱?前不久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《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系列手册》,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防控方案。记者为大家整理了要点,本期先和各位家长聊聊幼儿阶段,家长应如何帮孩子做好近视防控。
想要做好防控,首先要了解孩子眼睛的发育过程。当孩子出生时,眼睛也跟孩子们一样是未成熟的“宝宝”,小小的,处于远视状态。随着幼儿慢慢长大,眼球也逐渐从小向大增长,眼屈光度数逐渐趋向于正视,也就是科学家所说的“正视化”。不过,眼睛的成长周期很短,经过了最初快速成长的3年(从出生到3岁)后,前后长度增加约5毫米,15、16岁,眼睛基本定型,长成正常成熟大小了。一般认为,眼轴长度每增加1毫米,眼睛的度数会朝着近视方面进展200-300度。
从近视的发生原理来说,如果孩子已确认近视,那么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,近视是不可逆的,已确诊为近视的儿童青少年,除小部分是由于屈光间质的曲率异常造成的,大多数是由于眼轴变长造成的轴性近视。这就像是孩子的身高不会变矮一样,眼周变长了也不会再缩短。因此,提前发现孩子近视的常见早期症状就变得十分必要。
那么,如何做到早发现孩子的近视呢?父母可在日常多关注孩子的表现,当孩子出现写作业或者看东西时眼睛贴得很近、看不清黑板上的字、看远处眯眼、经常皱眉、歪头看东西等情况时,就要考虑是不是孩子视力出了问题,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。另外,父母在判断孩子视力是否正常时,正常情况下可参考以下标准:正常视力标准大约为年龄乘以0.2,如果孩子验光低于此标准,则建议到专业眼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。
同时,家长还应为孩子建立专属的屈光发育档案。理想状态下,宝宝出生后,在6个月时应到医院进行屈光筛查,如状态正常,今后则可每6-12个月做定期检查。3岁左后,父母应带着孩子学会辨认视力表,同样每6-12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,并把每次结果保存好,根据时间存档。档案内容应包括孩子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、屈光度、眼轴长度、角膜曲光率和眼底情况等,记录近视家族史,以便更好地了解到孩子眼屈光状态发展趋势,为近视的早预警、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治疗提供依据。
虽然近视目前无法治愈,但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,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:
1.多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,以身作则,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,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,如读书时选用合适的台灯。0-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,家长应当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,及时预防近视发生。
2.正确认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,多带孩子到户外阳光下活动。建议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,保护远视储备,预防近视的发生。
3.控制电子产品使用。家长应避免电子产品来陪伴孩子。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,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30-40分钟,这时候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。
4.减轻孩子课外学习负担。配合学校减轻孩子负担,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。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、吃饭时、卧床时、晃动的车厢内、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。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,应保持“一尺、一拳、一寸”,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30-40分钟。
5.保障孩子睡眠时间,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,让孩子多吃鱼类、水果、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食物。
6.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,假性近视又称为调节性近视,虽然通过药物或者用眼行为的改变便可缓解症状,但我们并不能把缓解视力疲劳的假性近视度数,和近视可以治疗、度数可以恢复等同。因此,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眯眼看东西、上课看不清楚黑板等迹象时,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,遵从医生建议进行科学的近视干预和矫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