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食不语”有没有科学道理?

舜网-济南时报 2020-11-26 10:58:56

  如果孩子在吃饭时有多言多语的行为,家长往往会用孔子的话来教导他们:“食不语,寝不言。”家长的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要在饮食和睡觉时讲话,专注于做一件事情,也有营养学人士解释为“吃饭时说话影响胃部消化功能”云云。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,可是餐桌往往也是大人们传播和交流各种消息的最重要场所之一,成年人聚餐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聊天。既如此,为何孔子会有“食不语,寝不言”的理论?

  笔名格列柯南的作者是哲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,他一直对人类各种不太聪明的行为充满了研究兴趣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总是会听说各种观点,可是这些观点很多都是陈旧俗套和道听途说,充满歧义甚至错误百出。于是,格列柯南出动他如杀毒软件般的大脑,检索到人们头脑中存在的谬误,然后竭力清除他们,遂成《愚蠢的智人》一书。在这本书中,对被很多人视为金科玉律的“食不语,寝不言”格列柯南作出了全新的生理学解读。

  “食不语,寝不言”出自《论语·乡党》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食饐而餲,鱼馁而肉败,不食;色恶,不食;臭恶,不食;失饪,不食;不时,不食;割不正,不食;不得其酱,不食。肉虽多,不使胜食气。唯酒无量,不及乱。沽酒市脯,不食。不撤姜食,不多食。祭于公,不宿肉。祭肉不出三日,出三日,不食之矣。食不语,寝不言。虽疏食菜羹,瓜祭,必齐如也。”《论语·乡党》是记录孔子容色言动、衣食住行的篇章,“食不语,寝不言”正是出自其中一段孔子论述饮食的言论。

  从这一段话看来,孔子对饮食的讲究程度非常之高。从饮食健康的角度考虑,变色、变味、变质的食物不吃是可取的;此外孔子还讲究煮得火候不当的食物不吃,不是当季的食物不吃,没切好的肉和没配好佐料的食物也不吃;还有路边摊上的肉不吃,超过三天的祭祀用肉也不吃……中国成为饮食大国,这恐怕也与孔子影响数千年的理论“食不厌精”有关。格列柯南认为,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烹饪大国,必定有一段时间文明程度傲视群雄。这也是有些道理的,因为若是没有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,百姓吃得饱已经求之不得,哪还顾得上食物的精细程度呢?

  再回到孔子说的“食不语,寝不言”这句话,表面意思自然是吃饭、睡觉时别说话。格列柯南从生理科学的角度分析,他认为,这句话与营养学和胃部消化功能都没有任何关系,只是源自一个简单的事实——吃饭时说话容易噎着。事实上,人是唯一可能噎着的动物,这与我们进化出来的喉部结构有关。人类进化出超越动物的语言能力是因为独特的喉部生理构造,但人类也为发声说话付出了很大的代价。

  著名人类进化学家、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在《人体的故事:进化、健康与疾病》一书中写道:“在所有其他的哺乳动物中,包括猿类,鼻子和口腔后方的空间(咽部)都分为两个相分离的管道:空气从内侧的管道通过,而食物和水从外侧的管道通过。这种管中套管的构造是由会厌与软腭的接触形成的,会厌是舌底部一块雨水槽状的软骨片,软腭是将鼻部隔开的上颚的肉性延伸。在狗或黑猩猩的身体中,食物和空气是经由不同的途径通过咽喉的。但人类与其他任何哺乳动物都不同,人类的会厌太低,因此离接触到软腭还差几厘米。”所以,人类在说话时吞咽确实有可能噎着。

  据说,宋子文就是在77岁那年的一个晚宴上,与友人饮酒品菜交谈时因噎致死。现在关于宋子文的死因最常见的说法是:“1971年4月25日当地时间下午7时许,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琼斯大街1250号公寓用晚餐时,因进食导致窒息,突然摔倒,未送到医院抢救便已去世。”事实上,吃饭噎死的事例全世界每天都发生十余万起,不过大多数是帕金森症患者和食道癌患者,正常人即便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话,被噎死的概率也很小。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中云:“夫有噎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”若是因此而因噎废食,自然也是十分荒唐的。

  如果说“食不语”可以找到生理学依据,那“寝不言”呢?睡眠过程中怎么会说话?如果是梦呓自然是个人无法控制的,只能解释为若是睡前说些令人兴奋的话题,恐怕确实会影响睡眠质量了。

作者:徐敏 责任编辑:尹昂

展开全文

为您推荐

新闻精选